5月2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京召开了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中期检查工作启动会。全国参与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以及中期检查工作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及科技教育司司长高思华到会并讲话。 于文明指出,开展此项工作的目的有四个。一是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即强化重点学科的龙头作用;二是促进中医药的科学研究;三是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四是促进中医临床特色水平的提高。他强调,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要突出中医药特色与优势,要产生新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统一规范本学科的名词术语,提出中医教学的方法及手段改革方案,要在中医药的学术理论上有所创新、临床诊疗技术上有所突破,使中医药的应用学科融入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高思华总结了前期试检查情况,并从七个方面指出了全国各地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成效。他说,学科研究与建设工作得到了大部分重点学科所在单位领导的重视,他们视重点学科建设为本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亲自到现场办公,帮助参与建设者理清思路、确定目标,切实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并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工作开展得好的单位突显了几大特点,包括提出了较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多数学科建设点开展了本学科的内涵外延研究以及初步的界定工作、对学科发展中名词术语的规范化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重视学术整理与创新;促进了学科水平的提高,并带动了建设单位的发展;初步显示了学科建设中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带动了本学科学术界的进步,起到了一个学科建设点带动一片的整合效应;把学科研究的成果及时用于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之中;学科带头人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他们在学科建设中成为扩大学术影响和辐射力的优势因素;学科建设的常效机制得到了加强,明确提出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近、远期目标和规划。 据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于重点学科点建设实行滚动式管理,在3年建设周期结束后,将对建设工作进展良好的重点学科建设点,给予继续建设资助;基本完成预期目标的,不给予继续建设资助;工作较差、成绩不明显的,取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点的资格。同时,要把已具备重点学科点建设条件并取得了良好成绩,而既往未纳入此项工作的单位,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点建设计划,并给予建设支持。 会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全国中医肿瘤中心、辽宁中医学院生药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从基础、临床和中药三个方面各自介绍了本学科点建设的经验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