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第5212号建议的答复

中国好中医 194 2023-12-21 09:15:42

国中医药建字〔2021〕73号

单晓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规范中药材种植采摘和产地加工等前期管理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

  一是我局自2011年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以来,已在全国31个省2000余个县开展中药资源调查,汇总了全国近1.3万多种野生药用资源的种类、分布信息,总记录数2000万条、基于100多万个样方的调查数据;收集了药材样品、腊叶标本、种质资源36万余份。此外,已初步建成了由1个中心平台、28个省级中心、65个监测站组成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在全国建成28个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2个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基本摸清了调查区域的中药资源本底情况,形成了我国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长效发展机制。二是国家林草局不断完善野生植物保护法律法规,加快推进《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修订工作。三是加强野生植物保护宣传培训,提升公众保护意识,引导全社会关注参与保护野生植物。四是摸清野生植物资源本底数据,陆续对新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物种的资源开展调查。五是围绕野生植物保护“十四五”规划和《中国植物保护战略(2021-2030)》制定的保护目标,重点开展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培植扩繁、种质资源保存、野外回归和致危机制研究等工作,全面强化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管理。

  二、推进中药材质量标准制修订

  一是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中药材质量安全,采取多种措施强化中药材标准制修订。农业农村部归口管理的中药材标准制定方面,目前已发布国标1项,国标制定计划2项,相关行业标准20多项,涉及中药材品种、加工及其有效成分测定。通过完善中药材种植、栽培、加工等方面标准,切实推进标准化生产,为中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保障。二是国家林草局会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了全国林草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组织制修订林草种子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发布了《连翘栽培技术规程》(LY/T1827-2009)、《肉桂丰产栽培技术规程(LY/T1945-2011)、《杜仲栽培技术规程》(LY/T1561-2015)、《铁皮石斛栽培技术规程》(LY/T2547-2015)等多项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林业行业标准;申请立项《白芍栽培技术规程》(20204634-T-432)、《三七林下生态种植技术规程》(20203794-T-432)、《肉苁蓉培育技术规程》(20203793-T-432)、《肉桂栽培技术规程》(20203790-T-432)等多项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国家标准计划项目;发布《杜仲产品质量等级》(GB/T24305-2009)、《枸杞》(GB/T18672-2014)、《罗汉果质量等级》(GB/T35476-2017)等多项中药材质量国家标准。同时鼓励和支持相关科研院所开展中药材种子选育研究、提出相关标准制定的意见和建议,加快制定出生产上亟需的有关种子质量标准。

  三、推动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生产

  一是2021年,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并召开会议对中药材“三品一标”行动进行部署,大力推进中药材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支持开展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对农药减量、化肥减施、农机农艺融合等技术进行优化完善与组装集成,形成规范化、可推广的技术模式,辐射带动更大范围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同时,积极鼓励支持中药材申报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例如将代县黄芪、利川大黄、卓尼柴胡等列为农业农村部2021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促进中药材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二是国家药监局积极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GAP)修订。新修订GAP将进一步加强种子种苗和种源、种植(养殖)及采收加工管理,强化包装、仓储和运输环节管控,为推进中药材规范化和适度规模化发展提供技术指导,以进一步提高中药材质量,加强中药质量源头管理,推进中药材由野生进入种植、养殖的新发展阶段。三是2018年,我局委托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展“基于道地属性的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优化模式研究”,该项目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探索优化中药材产地加工模式的可能性,形成了《亳白芍产地初加工相关技术规范》等一系列成果,规范了药材产地初加工的地区或产区标准,优化了中药材企业的药材初加工方法与技术。下一步,我局将加大对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及规范的关注,促进我国中药材产业规范有序发展。四是我局与农业农村部共同起草《中药材种子管理办法》,并在征求意见后进一步完善,从源头加强中药质量控制。

  四、健全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

  2019年,农业农村部将湖南省邵东县、甘肃省陇西县、贵州省大方县、山东省平邑县、湖北省英山县、安省霍山县、福建省邵武市、云南省云县等8个县(市)认定为中药材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并纳入“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支持范围。2021年,投资2200万元,启动建设福建邵武市国家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中药材制繁种能力提升项目。

  五、加强道地药材基地建设

  一是我局积极配合农业农村部编制并发布《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引导各地根据各自优势,有序生产和规范化种植适宜药材。同时,积极推进道地药材目录制定工作,从科学角度出发,深化道地药材品种、基原、产区等相关研究,为各地制定中药材生产规划提供指导和遵循。二是我局在全国31个省(区、市)实施“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及质量保障”项目,通过支持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中药质量追溯体系推广使用及技术培训等,对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从源头加强中药材质量保障。三是农业农村部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2020年以来聚焦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启动建设吉林长白山人参、广西罗汉果、河北燕山太行山道地中药材、浙江浙八味道地药材、河南怀药、湖南湘九味等6个中药材产业集群,推进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形成集群发展新格局和市场竞争新优势。四是支持农业产业强镇建设,2018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支持建设以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强镇50余个,吸引资本聚镇、能人入镇、技术进镇,推动产城融合、产村融合发展,打造综合服务功能强、宜居宜业的乡村产业融合综合体。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大专项+任务清单”要求,统筹利用涉农项目资金,加强道地药材基地建设,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六、加强中药材质量安全监管

  一是2020年8月,国家林草局印发了《食用林产品监测品种指导性目录(2020年版,试行)》(办科字〔2020〕76号),将肉桂、枸杞、石斛、杜仲、罗汉果、锁阳、人参、山茱萸、连翘、黄精等中药材纳入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范围。今年,国家林草局将人参、石斛、枸杞等林源药材纳入2021年国家林草局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下一步将继续加大监管监测力度,把更多林源药材纳入监测范围,完善药用植物质量评价体系,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品质。二是国家药监局探索研究中药材产地加工产品的管理措施,督促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强化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对中药材产地加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促进完善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监管的同时,引导中药材产地结合乡村振兴,依托优势资源,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就业岗位和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1年8月11日

上一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第3108号建议的答复
下一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第6720号建议的答复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