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第6343号建议的答复

中国好中医 191 2023-12-19 16:41:46

国中医药建字〔2022〕115号

吴相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濒危中药材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完善中药材资源分级保护、野生中药材物种分级保护制度,建立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野生中药材资源培育基地和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繁育研究。建立国家级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库。建立普查和动态监测相结合的中药材资源调查制度。”我局积极推进濒危中药材人工繁育相关工作,与国家林草局、国家药监局等有关部委共同协作,合力推进,促进濒危中药材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一、关于“搭建濒危中药材人工繁育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议

  一是我局依托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在20个省区建设28个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对120种中药材种子种苗进行扩繁生产,其中对36种珍稀濒危品种开展保护繁育。二是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依托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北京)、国家南药基因资源库(海南)、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成都)收集种质资源4.4万份;建设31个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圃,拓展野生中药材生产基地。三是依托局重点研究室布局建设了“中药资源保护”“中药新资源与品质评价”“中药资源循环利用”“冬虫夏草繁育与产品研发”“铁皮石斛品种选育及生态栽培”“南药资源开发与国际合作”“药用动物可持续利用”“三七资源可持续利用”等8家,对共性关键技术和部分品种进行研究推进,相关成果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林草局高度重视中药领域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自2018年以来,国家林草局相继批复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青藏高原道地药材开发与利用、银杏生物医药等3家中医药领域国家创新联盟,各联盟均由10个以上该领域优势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组建。2020年以来,各联盟自主设立科研课题,开展中医药相关研究,累积投入资金280万元。在推动中药材优质种源培育技术突破方面,国家林草科技推广成果库已入库“南方红豆杉和三尖杉药用种质选择及高效栽培”等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相关科技成果320余项。其中,2021 年,在全国实施“多花黄精林药复合栽培及活性成分高效提取利用技术”、“药用皂英高效栽培关键技术推广”等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相关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23个,投入2100万元,推广示范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成果,有力提升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平。同时,依托国家林业草原铁皮石斛、林下药用蟾蜍生态养殖、红豆杉西南、枸杞、栀子、三叶青西红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乐清国家铁皮石斛生物产业基地、广东惠州国家林药科技示范园区等科技转化平台,紧扣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促进先进技术转化应用。鼓励和引导野生动物资源培育和合理利用单位与科研教学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支持中药协会以及相关专业委员会开展野生动物资源入药管理政策研究和药用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试点规范,大力促进珍稀药用野生动物繁育。

  国家发展改委支持建设“西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推进濒危药用资源保育关键技术攻关研究,濒危药用动植物优良种质选育、繁育技术研究,濒危药用植物种植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等。

  二、关于“加快濒危中药材近缘替代品的开发应用”的建议

  我局与科技部、农业农村部、药监局等有关部委共同协作,合力推进,通过各类项目持续支持中药材的野生变家种工作,加快濒危中药材近缘替代品的开发应用。科技部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中立项支持了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的四种开发模式研究,梅花鹿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及大健康产品开发,以及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研究及应用,人参、铁皮石斛、沉香等名贵中药材的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及大健康产品开发,促进珍惜濒危和名贵中药材的人工种(养)植(殖)和产业化应用。

  国家林草局公布了以药用植物为保存对象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1处,收集保存药用植物600余种,其他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异地库还保存有枸杞、杜仲、五味子、土沉香、降香、石斛等药用植物。此外,国家林草局已布局建设4处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分库,山东分库、新疆分库已投入使用,收集保存包括药用植物在内的各类林草种质资源1万余份,加大对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和特色地方品种收集力度,逐步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

  国家药监局高度重视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相继发布《中药资源评估技术指导原则》《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技术文件,明确要求应处理好药材合理利用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开展资源评估,保证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用源自野生动植物的药材,应符合国家关于野生动植物管理的相关法规及要求。中药新药应严格限定使用源自野生动物的药材,原则上不使用源自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药材,如确需使用,应严格要求,尽早开展种植养殖或野生抚育研究,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对于已上市中药,生产企业应重视药材资源的可持续性,推动相关药材种植养殖的研究和应用。

  目前,50余种濒危野生中药材实现了种植(养殖)或替代,常用的600多种中药材中300多种实现人工种养。麝香、熊胆、牛黄、蛇类等珍稀濒危动物药材的人工养殖和替代品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冬虫夏草、沉香等实现了大规模仿自然生产,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三、关于“建立濒危中药材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的建议

  我局依托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对全国31个省2702个县开展中药资源调查,获取了200多万条调查记录,汇总了1.3万多种中药资源的种类和分布等信息,其中有上千种为中国特有种,基本摸清我国珍稀濒危药用资源品种及分布区域;初步建成了由1个中心平台、28个省级中心、67个监测站组成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形成中药材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

  国家林草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为依法保护濒危野生中药材资源提供有力依据,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麝类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麝、熊资源保护及其产品入药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赛加羚羊、穿山甲、稀有蛇类资源保护和规范其产品入药管理的通知》,加强药用野生动物资源野外保护,发布《黑熊繁育利用技术规范》等系列标准,持续提高和改善药用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利用条件、技术、手段。

  下一步,我局会同国家林草局、国家药监局等有关部委,充分发挥科技平台整合科技资源、开展协同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加强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设,强化资源合理配置和资源利用规范管理,加大珍稀濒危中药材的人工繁育及替代品研究,推动濒危中药材资源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2年10月31日

上一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第1810号建议的答复
下一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第4575号建议的答复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