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爱尔眼科医院涉嫌商业贿赂被立案调查
270668
2024 / 11 / 25
2023年9月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山东省医疗保障局、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威海市人民政府、临沂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情况。
主持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欧阳波: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布会。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规划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工作部署,2021年12月,国家中医药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批复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7省(市)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旨在构建国家统筹、地方先行的改革工作模式,围绕以较低费用取得较大健康收益目标,探索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和规律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
一年多来,5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把示范区建设作为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协同联动、督促指导、经验推广、专家咨询等工作机制,推动示范区建设形成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动的局面。
7省(市)党委政府把示范区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成立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领导小组,印发建设方案,搭建推进落实机制,立足各自资源禀赋和改革基础,聚焦制度创新和机制完善,围绕完善中医药价格政策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机制、中西医协同机制、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中药质量监管机制、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机制等,率先形成了一批改革成效好、具有推广性的改革成果,较好地发挥了综合改革的示范引领作用。
总的来看,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开局良好、势头强劲,正从顶层设计加快向全面铺开、重点突破、示范带动阶段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组织领导得到加强,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二是凝聚共识统筹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得到增强。三是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在一些领域实现了大的突破。四是服务国家战略更加主动,助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
近期,我们将举行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省市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的创新举措、进展成效等。今天,在山东举办这个系列的第一场发布会,为大家介绍山东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的有关情况。出席发布会的嘉宾有: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马立新女士;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立祥先生;
山东省医疗保障局二级巡视员李元芝先生;
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炳勇先生;
威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强先生;
临沂市政府副市长张秀丽女士。
首先请马立新女士介绍有关情况。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马立新: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2021年12月,国家确定山东省为首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省份,一年多来,我们按照国家中医药局等5部门部署要求,坚持以服务群众健康为目标,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首创相结合,横向协同和纵向联动相衔接,重点突破和整体推动相促进,着力做好“管理体制改革、服务体系升级、支持保障加力”三篇文章,做实规定动作、实施专项行动,聚力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齐鲁路径”,各项工作任务目标有序顺利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强化系统布局,着力打造示范创建新模式。
围绕示范区建设目标,建立领导有力、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推进机制,盘活示范区创建“一盘棋”。
一方面,坚持高位推进。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顶格成立省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将其作为推进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省政府出台示范区建设方案,部门联合制定医保、基层、文化三个创新性专项行动方案,明确18个部门具体职责协同推进。省市县三级同步启动示范创建,自上而下强力推动落实。
另一方面,突出机制创新。建立“446”推进机制,第一个“4”就是坚持“特色化、差异化、项目化、全域化”四个原则;第二个“4”就是突出“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国家项目、梯队建设”四个重点;“6”就是建立“督查督导、调研协调、专家咨询、定期通报、宣传推广、评估评价”六项制度,2022年21项年度重点任务全部按期完成,今年22项重点任务全部超序时进度。
二、强化重点攻坚,着力推动关键政策新突破。
围绕国家6个“必答题”和3个“特色卷”改革任务,建立揭榜挂帅制度,抓住综合改革“牛鼻子”,实现“五个新突破”。
一是管理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省、市、县三级中医药管理机构改革同步推进,卫生健康委(局)加挂中医药管理局牌子,主要负责同志兼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医药管理科(处)室和人员编制数均实现倍增,中医药治理体系更加健全。
二是医保支持政策实现新突破。遴选中医优势病种99种,对以针灸及部分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为主的99个病种,开展中医日间病房试点,围绕项目定价、病种遴选、费用结算等环节打出改革组合拳,既引导医院提供中医药服务,又减轻了患者和医保基金负担,推动各市中医医疗机构基本医保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进一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三是服务模式创新实现新突破。134家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部实施“中医经典、治未病、外治、康复和护理”五个全科化,制定66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和19项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在全省推广普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中医类医师数平均分别达到4.52人、3.42人,确保基层“有馆、有人、有服务”。
四是优势专科建设实现新突破。创新开展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已建成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28个,涵盖15个专业、657个成员专科,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第一批集群与建设前相比(建设周期为3年),门诊、住院人次分别上升27.3%、42.7%。
五是群众诊疗体验实现新突破。深入开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百日攻坚行动。将中医药特色疗法融入“四进四送四提升”健康促进行动,共开展相关活动1万余场。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全部实现精准预约诊疗、一站式服务、床旁出入院、诊间结算,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实现中药代煎配送到家全覆盖,全流程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三、强化示范带动,着力引领事业发展新提升。
注重发挥示范区建设引领作用,向改革要动能、要活力、要质量,激活事业发展“新引擎”,实现“五个加速”。
一是服务体系加速完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山东,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连续两年实现突破提升,政府办中医医院实现省、市、县全覆盖。10个市、110个县(市、区)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现市、县两级全国“双第一”。
二是急危重症救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加速提升。启动中医医院急诊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山东)救治能力大幅提升,支持40家县级中医医院加强急诊科建设,在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推广“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建设。
三是人才科技支撑加速优化。新增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中医药人才33名,省自然科学基金设立中医药联合基金,2022年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突破10项。
四是中医药文化加速弘扬。成功举办第二届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建设省级以上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39个,常态化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宣讲巡讲,全省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跃居全国第四。
五是产业发展加速升级。制定实施中医药产业发展五年规划,1个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医养健康产业“雁阵形”集群,5家中药企业入选集群领军企业,去年全省规模以上中药制造企业营业收入超670亿元,同比增长45%。
岐黄仁术,道济苍生。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山东是中医药大省,历代名医辈出,文化底蕴厚重,素有“扁鹊故里、儒医文化、针砭外治发源地”之称;群众基础深厚,老百姓信中医,用中医,中医药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秉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攻坚、以更高标准推进示范区建设,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齐鲁模式、山东经验。
示范区建设总体情况我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中央电视台:
去年7月份山东正式启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建设,目前改革已经一年多了,请问马主任,山东省在支撑保障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完善中医药发展体制机制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谢谢。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马立新: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要求,着力完善中医药工作体制机制,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构建领导有力的中医药管理体制。
省委、省政府将中医药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全国率先设立省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重要政策和改革举措。省卫生健康委加挂省中医药管理局牌子,明确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兼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加强人员力量配备。
市、县两级均参照省级模式成立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配齐配强中医药管理人员。同时,全面加强各级中医医院领导班子建设,县级以上政府办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至少1人具有中医药背景,院领导中医药专业人员比例不少于60%。通过改革,全省中医药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机构设置进一步优化,做到中医药工作有人管、有人干。
二是优化发展环境,打造系统完备的中医药政策支持体系。
山东将完善政策支持机制作为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支撑,做到“五个强化”。
强化法治建设,深入贯彻中医药法,颁布实施《山东省中医药条例》,“一法一条例”贯彻落实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顶层设计,我们高规格召开全省中医药大会,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一会一措施”对全省全面做好中医药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强化规划先行,中医药纳入全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大规划”,出台事业产业发展“双规划”,为中医药全面振兴发展擘画蓝图。
强化引领示范,我们出台示范区建设“1+3”方案,明确改革路径,释放发展动能,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齐鲁路径”。
强化体系建设,发挥绩效考核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挥棒”作用,中医医院特色优势和公益属性有效提升,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成绩,跃居全国第四,8家二级中医医院进入全国“百强”,数量居全国第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实现中医馆建设全覆盖,建设中医特色村卫生室40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0个。全省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三是凝聚发展合力,建立衔接有序的中医药协同联动机制。
我们落实中医药发展主体责任,广泛调动各方资源力量,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中医药工作。加强局省会商,省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共同促进山东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定期研究解决中医药发展重大问题。
加强部门协同,明确省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科技、医保、药监等多部门聚焦科技创新、医保支付、中药制剂等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出台《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中药突破”行动方案》等10个支持文件。
加强省市联动,创新建立“揭榜挂帅”机制,谋划一批重点攻坚领域,遴选35个改革项目,激励各地探索创新。出台支持基层中医药发展专项文件30余个,建成81个县域中医医共体,其中纳入388家基层医疗机构。
四是聚焦要素保障,健全多元高效的中医药投入机制。
落实中医药投入倾斜政策,在卫生健康投入中统筹安排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并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全覆盖,扩大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范围,切实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和综合服务能力。
对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等重点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助力中医高地建设。同时我们注重引导各市设置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落实对政府办中医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投入责任,全面提升中医医院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
谢谢!
光明日报:
山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扁鹊故里、儒医文化、针砭外治发源地。能否介绍一下,山东中医药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2023年重点开展哪些工作?谢谢。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张立祥: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山东全力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打造“四一一”工作模式。
一是建立四种机制。
我们建立中医药文化研究保护机制,成立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研究基地,实施齐鲁中医药名家理论精华整理传承工程,将文化研究纳入科技奖评选。
建立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巡讲机制,把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巡讲纳入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绩效考核和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明确二级以上中医院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巡讲活动。
建立中医药文化传播机制,我们常态化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和进乡村活动,创立“鹊说”系列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品牌,政府办中医机构都开设运营1个中医药文化科普为主要内容的新媒体账号。
我们建立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机制,联合省教育厅建设46家省级试点学校,遴选近千名教师开展中医药培训,带动各级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二是打造一个体系。
公立中医医疗机构都按照“四有”,也就是有阵地、有队伍、有平台、有机制的要求,打造文化传播主阵地,乡村、社区建设中医药文化知识角,建成4家国家级、38家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协调社会力量建设中医药文化长廊、街区和主题公园,打造覆盖系统内外、便民利民的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网络体系。
三是塑造一系列品牌。
我们举办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泰山论灸、沂山论健,形成“三山”论坛品牌。举办儒医论坛、泗滨砭石文化论坛、扁鹊文化节,擦亮三张名片。同时支持各地打造地方中医药文化品牌。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推进《山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中医药文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推进年活动,办好第三届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选树齐鲁最美中医药文化工作者,筹备召开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大会,力争尽快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中医药文化建设经验。谢谢!
新华社记者:
2020年以来,为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山东省密集出台一系列的医保支持政策,近期省医保局又联合多部门出台《山东省医疗保障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政策措施》,请问这些政策实施后,我省参保群众可以得到哪些方面的实惠?谢谢。
山东省医疗保障局二级巡视员 李元芝: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山东省医保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聚焦推动中医药发展和提升群众获得感,联合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医保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
8月25日,省医保局又联合省财政厅、省卫健委等七部门,出台了《山东省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围绕支持中药产业、中医技术、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养康养发展和提高群众中医医保待遇水平,提出20条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都致力于让参保群众获得更多更好的中医药服务。
一是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中医医保服务。
新增“中医经络调理”等22项中医和康复类医疗服务项目,全省中医(含康复类)项目总数已经达到208项。将省级卫生健康(中医药)主管部门确定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齐鲁医派、学术流派等特色优势技术、手术后患者使用中医药技术促进康复的中医项目按规定纳入报销范围。
积极推行“互联网+中医药”服务,推广智慧中药房,实现群众线上线下均可问诊购药。在590家中医医疗机构开展日间医疗服务医保支付,今年上半年累计为10.76万人次报销医保费用4.41亿元。
二是进一步降低群众中医药治疗个人负担。
将1381种中成药、892种中药饮片和符合条件的中药配方颗粒、中药制剂纳入医保支付,取消中药饮片个人先行自付比例,降低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中药制剂个人先行自付比例分别到10%和15%以内,更好满足群众中药治疗需要。
将统筹区内中医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较同级综合医疗机构降低20%以上,有条件的统筹区提高中医医疗机构基本医保住院报销比例5个百分点,最高可达到95%。这些政策的实施,预计每年将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近7 亿元。首批21种中药饮片集采结果已于9月8日落地,今年还将启动200个品种的中药配方颗粒集采,努力让群众享受质优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三是不断提升群众中医治疗医保报销的便捷度。
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如国医堂等纳入医保定点和异地联网结算定点范围,将符合规定的中医特色康复和护理服务项目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范围,增加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
充分利用“双通道”管理机制,将参保患者的中药购药渠道拓展到定点零售药店,并且可以享受和医院一样的报销政策,确保国家谈判中成药买得到、可报销。今年上半年,累计报销医保谈判药品32.70亿元,惠及761.43万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医保职能作用,以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政策、更大的力度促进中医事业和中医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医保服务。谢谢!
新华网记者:
威海市在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在“三医联动”的基础上,提出了“五医联动”,请具体介绍一下“五医联动”有哪些具体的内涵?谢谢。
威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林强:
谢谢这位媒体记者的提问。近年来,威海市全方位推动中医药综合改革,在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的基础上,我们统筹推动“医技、医价”也就是医疗技术和医疗价格等方面的统筹改革,形成了具有威海特色的中医医改“五医联动”模式。
在医疗方面,主要是改革中医病房管理模式。在全国率先推出“中医日间病房”,允许患者在当日治疗结束后可以离院。通过减少床位费、护理费,合理控制检查检验和药品费用,患者住院次均费用下降1100元,累计节约医保支出2500余万元,医院床位使用率达到原先的2倍。
在医保方面,政策措施着力向中医药倾斜。医保基金年度总额指标分配向公立中医院倾斜。同时,降低起付线,在各级中医院住院治疗的起付标准降低一个档次;另外提高报销比例,在各级中医院住院和门诊慢性病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取消药品目录中所有中药饮片的个人先自付比例。
在医药方面,创新中药药事服务模式。我们在全国首创中药集中配送模式改革,实行采购、调剂、煎制、配送、追溯、监管“六统一”。目前已建成智慧共享中药房5个,辐射全部基层医疗机构,日均煎煮配送中药0.7万剂,累计服务群众109万余人次,打通中医药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医技方面,鼓励中医药特色技术优势发挥。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遴选50个中医优势病种,实行最高限价收费,其中有16个纳入医保定额结算范围,不占用医疗单位医保总额指标,有效激发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使用中医特色技术的积极性。以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为例,其骨科特色技术传承人从改革前的不足10人增加到现在的52人,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优势更加凸显。
在医价方面,突出中医药服务技术价值。增加中医药收费项目数量,从97个增加至141个,是全省目前最多的。每年动态调整中医药服务项目价格,探索“以技定价”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以骨折中医手法整复闭合穿针术为例,在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基础上,手续费从800元逐步提高到5000元,进一步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
通过“五医联动”,我们逐步走出了一条群众得实惠、医保得节省、技术得传承、医院得发展、政府得民心“五方共赢”的改革之路,改革经验也得到国家、省的肯定及推广。谢谢!
山东广播电视台:
临沂作为山东人口第一大市,中医药发展底蕴深厚,请问临沂市在推进示范区建设、推动中医药综合改革方面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谢谢。
临沂市政府副市长 张秀丽: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临沂市围绕“当引领、作示范”定位,大力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推动事业、文化、产业“三位一体”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高位推动激发改革动力。
市、县两级均成立市委书记、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中医药大会。出台《临沂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规定》及《临沂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等配套方案,科学编制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系统谋划、部署中医药发展。
二是发挥中医药优势锚定改革核心。
我市投资42.2亿元建设8个中医医院项目,市中医医院创建为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市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3处。以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全面推进中医经典、中医外治等“五个全科化”服务模式,2021年全市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位成绩较上年提升3个位次。创建4个国家级、30个省级、86个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25个市级中医药特色专病专科。
三是开拓中西医融合助力改革突破。
“中西医融合发展”被市委深改委列为“一县区一改革品牌,一部门一改革重点”项目。全市45家公立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全部设置中医药科室,将中西医联合诊疗制度纳入医院章程,中医师占医师总数比达到7.35%。市人民医院获评山东省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单位,3家医院获评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3家医院获评省中医药特色专科医院。
四是释放中医药潜力筑牢改革支撑。
我们建设市中医药博物馆,创建4处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5所省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打造12处“党史中的中医药”主题教育基地,市政府连续7年举办全市中医药文化节。同时发挥中药材资源优势,全市中药种植面积达到130.2万亩,培育鲁南制药、罗欣药业等中药企业34家,今年上半年实现中药工业产值达到59.4亿元,同比增长10.4%。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我们关注到山东省药监局在深入推进“中药突破”计划,请问具体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谢谢。
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林炳勇: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山东省药监局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药监局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中药突破”计划,坚持管服并举,强化中药质量全流程监管,全力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为示范区建设积极贡献药监力量。
一方面,坚持底线思维,加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
实施“两清单、一承诺、双报告”制度,开展关键人员履职能力评估,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我们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积极推动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探索建立信息化追溯体系,强化中药源头质量控制。推动趁鲜切制政策落地实施,发布山东省趁鲜切制中药材品种目录31个,对8家趁鲜切制企业开展检查。
常态化组织企业关键岗位人员培训,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开展中药性状鉴别检验能力评估,督促企业加大检验力度,提升企业原药材把控能力。加大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质量监管力度,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实施专项检查和全覆盖检查。
发挥监管技术支撑作用,开展中成药、中药饮片风险监测,加大抽检力度,对中药注射剂、中成药大品种等高风险品种开展全覆盖抽检,提高抽样靶向性,切实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另一方面,优化监管服务,助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认真贯彻中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意见,联合10部门出台《关于促进山东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中药材规范种植、中药饮片创新研发、中药配方颗粒研发生产、中药制剂产业转化等方面完善政策举措,最大程度释放中药创新潜能。
2021年以来,我省先后有宣肺败毒颗粒、芪蛭益肾胶囊、淫羊藿素等3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位居全国前列。优化长期停产品种恢复生产审批程序,创新现场检查方式,助力优势长期停产中药品种恢复生产,已有42个中药品种恢复生产。先后办理安宫牛黄丸、阿胶等40余个中药品种的出口销售证明,助力中药走出国门。
发布实施2022版《山东省中药材标准》和《山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地方中药材品种175个、中药饮片品种446个,强化中药配方颗粒备案管理,颁布实施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337个,数量居全国前列。
组织监管部门、协会、中药生产及中药材种养殖企业代表,召开“中药突破”现场观摩会,从中药GAP种植到中药GMP智能制造等全流程进行经验交流,凝聚各方合力,坚决守牢安全底线,推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山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要求,推动我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谢谢!
大众日报记者:
我们关注到临沂在完善中医药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还有在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临沭县,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方面有着不错的成效,能否介绍一下具体的经验做法?谢谢。
临沂市政府副市长 张秀丽: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临沂市立足于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的需求,多措并举推动基层中医药服务从“有”向“优”迈进,不断增强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从“有”做到“强”,织密中医药服务网底。
2018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统一标准明确功能定位、硬件设置、人员配置、文化氛围以及能提供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内容,中药饮片及中医药适宜技术报销范围扩大到村级卫生室。全市已建成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现在达到1846处,均配备6种以上中医诊疗设备,全市3350名乡村医生掌握4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使群众“零距离”享受高质量中医药服务,临沭就是典型的代表。
二是从“强”做到“精”,铸造精品国医堂品牌。
在194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建设全覆盖基础上,我市用3年时间提升打造100处精品国医堂,并实行评星定级管理,每处予以5万元补助,重点开展中医特色专病、康复室、外治全院化、护理全院化、文化知识角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基层国医堂建设提档升级。目前全市已建成88处精品国医堂,中医药诊疗量121万人次、增长30.2%,中医药业务总收入达到4.1亿元、增长27%。
三是从“一处优”做到“全域优”,推行区域同质化服务。
市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全市中医药发展联盟,4家中医医院牵头组建中医医共体,强化上下级协作,推进中医药优质资源下沉基层。我们还建成区域智慧共享中药房10处,提供中药调剂、代煎、配送一体化服务,覆盖133个乡镇(社区)、800余万人口,占全市人口的70%,为群众减免煎药费、配送费等879.5万元,破解了基层医疗机构饮片配备不全、质量不高的问题。
我们还建设省中医药特色疗法应用推广基地1处、县级适宜技术推广基地9处,年培训基层中医药人员3万人次,推进基层诊疗服务同质化提升。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请问在支持山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方面,中医项目价格动态调整有哪些创新做法?谢谢。
山东省医疗保障局二级巡视员 李元芝: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山东省医保局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在中医医疗项目价格政策方面,充分体现政策倾斜,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一是在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时,保留了公立医疗机构中药饮片25%加成。
二是在调整项目价格时,中医特色项目优先纳入调整范围,重点优势项目已给予及时调整。
三是新增加湿疮、眩晕、内痔、肛瘘、单发性指骨骨折等15个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收费,我省按病种收费的中医优势病种数量达到20个。
四是出台互联网复诊、远程单学科会诊等“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等措施,人民群众可通过互联网享受中医就医便利服务。
五是针对中医医疗服务项目进行了专项调整,充分考虑了中医医疗服务特点,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优先将功能疗效明显、患者广泛接受、特色优势突出的中医外治、中医骨伤等七大类42个项目纳入调整范围;项目价格有升有降,区域间价格更加合理,调整后技术劳务价值类的项目占比达90%以上。谢谢!
工人日报记者:
近期,山东省开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百日攻坚行动,请介绍一下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张立祥:
谢谢您的提问。我省卫生健康系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百日攻坚中医药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省中医药系统坚持人民立场和问题导向,结合中医药工作实际,启动中医药专项行动,扎实推进优化就医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扩大服务供给等14项惠民便民措施。
一是优化服务流程。
围绕群众就医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制定全省中医药特色服务电子地图,丰富患者就医选择。
二级以上的公立中医院就医流程持续优化,全面提供中药代煎、配送到家服务,全面开展门诊、就诊和大型设备检查、精准预约服务、床旁入院办法和出院结算,实现率由23.85%提升到70%,诊间结算实现率由81.54%提升到97.69%。
三级公立中医院全部设置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全部开展多学科诊疗,为患者提供入院、出院等全流程、集约化服务。
我们建设智慧共享中药房48个,为患者提供中药以及膏方的调剂等一站式服务,有效方便群众使用中药的需求。
二是创新服务模式。
我们以“五个全科化”服务模式,创新推广为发力点,强化中医整体思维,体现中医诊疗特色,指导全省中医院始终坚持中医院发展方向。
创建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12家,整合名中医药专家信息,启动建立“身边名中医——山东省名中医健康服务云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查找身边的名中医,目前点击量已经超过34万多人次。
三是提升服务质量。
针对中医院发展不平衡,服务能力不均衡的问题,创新开展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已建成15个专业28个集群657个成员专科,同质化带动所有县(市、区)中医院均衡发展。
公立中医院患者满意度持续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全省三级中医院绩效考核成绩跃居全国第四。
四是扩大服务供给。
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公布66项中医药试剂技术,设置中医药试剂技术推广中心129个,实现县域全覆盖。
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医护人员5.6万多人次,全省统一推广培训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19个,培训3万多人次,各地结合“四送四进四提升”健康促进行动,积极组织中医师开展冬病夏治、膏方推广、中医药知识宣讲,以及传统中医药特色疗法,义诊服务近2000多场次,培训带教乡村医生43195人。
下一步,我们将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持续推动百日攻坚中医药专项行动,让更多群众看中医、用中药更省心、更安心、更舒心、更放心,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提升全省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谢谢!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
近年来,威海持续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工作,请问,今年推进的中医药重点工作有哪些?能够为群众带来哪些实惠?
威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林强: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年以来,我们着眼于更好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群众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围绕中医药医疗资源扩容、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文化宣传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切实提高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推进中医医疗资源提质扩容。
坚持中西医并重,启动建设了一批中医医疗项目,进一步健全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我们正在加快威海市中医院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的建设,启动山东省立医院(集团)威海市中医院医联体建设。
山东省卫健委与威海市共建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华东区域中医骨伤诊疗中心,新建威海市环翠区中医医院、文登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推动各中医医院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供面向全体市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
二是加快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围绕“建高地、夯基层、强网格”,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供给能力。新增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牵头专科1个、成员专科10个、市级中医药专科专病联盟5个,引进国医大师工作室1个,全国、省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5个,中医药发展的龙头进一步塑强。
同时加强培训,夯实中医药人才基础,开展乡村医生随时培、基层骨干半月培、市级骨干半年培、全科医生全年培,全面提升中医药人才业务水平。筑强基层服务网络,打造15分钟中医药健康服务圈,持续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惠民工程,提供免费艾灸体验、免费健康宣教、免费艾灸礼包“三免”服务,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
三是积极推广中医药健康文化。
在全市开展中医药特色疗法“四进”行动,组织中医药服务团队开展中医义诊、科普巡讲,将中医药健康知识、中医药适宜技术送到机关、校园、社区、乡村,服务群众超过3.4万人次。
举办中医药“知食大集”暨第二届中医药文化节、中医养生功法大赛,发布威海市二十四节气中医养生茶,推动中医药深度融入群众学习、生产、生活,目前选择中医药正在成为威海百姓医疗保健的一种自觉行为。
四是挖掘中医药特色技术。
民间有大量特色中医药技术和人才需要挖掘,把他们的作用发挥好,也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所以我们开展了中医寻宝的系列活动。
赵氏扶正灸法治疗萎缩性胃炎、于氏皮肤表层挑刺治疗痔疮等一批特色中医疗法得到传承推广,惠及大量患者。目前威海市正在筹建中医健康发展促进会,搭建起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中医机构的桥梁和纽带,进一步加强确有疗效的疗法、方药和技术的发掘整理和传承推广,引导中医诊所特色化、规范化发展。谢谢!
健康报记者:
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特别是中药制剂在临床上发挥了很大作用,请问省药监局在加强医疗机构配制中药制剂发展和监管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林炳勇:
谢谢这位记者提问。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在法律法规有明确的规定,指的是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剂应当是医疗机构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不得在市场上销售,是商品化药品的补充,这类产品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山东省共有医疗机构制剂室109家,其中中药制剂室74家,占全省制剂室总数的68%,共有医疗机构制剂文号2391个,其中中药制剂文号1661个,占比接近72%。近几年,我省在推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创新发展和质量监管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和政策激励。
根据近年来山东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监管情况,修订了《山东省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制定了《山东省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备案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注册和备案要求,规范中药制剂调剂使用,延长调剂有效期限达到2年。
二是助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创新发展。
优化监管服务,支持医院临床协定处方向院内制剂,医院制剂向中药新药研发转化。对根据中医药理论组方配制,并且在本医疗机构具有5年以上临床使用历史的中药制剂,在申报制剂注册时,可豁免主要药效学、临床研究等资料。
对仅应用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制剂由注册制改为备案制,目前已备案制剂133个品种。我们加强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注册申报、新药转化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指导,采取早期介入、现场指导、咨询答疑等方式,推动省内多家医疗机构实现临床经验方转化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对于疗效好的医院制剂品种,积极支持向中药新药转化。目前,我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穿虎祛痛颗粒、钩藤玄参颗粒等品种已进入中药新药研发通道。
三是加强配制制剂质量监管。
全力构建医院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地方属地责任“三位一体”医疗机构制剂的责任体系,强化医疗机构是制剂配制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对全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室实施网格化监管,开展年度全覆盖检查和抽检,督促医疗机构制剂室严格按照核准的处方工艺配制中药制剂,提高抽检的针对性和靶向性,切实保障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安全、有效。
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实施《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为契机,深入研究“人用经验数据作为支持注册申请的证据”的标准要求,大力支持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对接合作,加快医疗机构制剂向新药转化的研究,推动更多好的制剂品种转化为中药新药推向市场,让更多患者受益。谢谢。
主持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欧阳波: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了,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我们下一场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