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中医药产业的变革:江西“定制药园”激活中医药振兴新动能

中国好中医 744913 2025-06-24 08:24:30

江西“定制药园”激活中医药振兴新动能

时间:2025-06-2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张群 周翔


在赣鄱大地的青山绿水间,一场中医药产业的变革正蓬勃兴起。近年来,江西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定制药园”项目为重要抓手,探索出一条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新路径。

自2019年“定制药园”项目启动以来,江西中医药产业发展成绩斐然。截至2025年,全省已分7批建成75个定制药园,包含110个规模化连片基地,覆盖51个县域,标准化基地种植面积达35万亩,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增至372万亩,“定制药园”基地农业总产值突破15亿元。江西聚焦“赣十味”“赣食十味”等40余种道地、特色中药材品种,逐步构建起覆盖广泛、特色鲜明的中医药产业格局。

标准引领,筑牢质量根基。江西着力贯通“政府引导—基地建设—农户种植—订单采购—企业加工”全产业链条,推动75家项目建设单位实现47个品种全流程数字化监管,并基本建成相应品种中药材的质量追溯体系。同时,江西积极推动中药类标准制定,出台10余项省地方标准和3项团体标准,助力江西首个中药材领域ISO国际标准《中医药—栀子》发布,实现了中药材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的双突破。

产业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定制药园”项目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项目累计带动21727名农户增收,助力1052名贫困户稳定脱贫。江西省元宝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兜底报销”的全链闭环式扶贫机制,帮助33户脱贫户实现稳定增收,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并获评“江西省扶贫龙头企业”。莲花县常青种养合作社依托定制药园,示范推广多花黄精林下规范化种植技术,于2024年获评省级林业良种良法推广示范项目,带动周边农户走上致富道路。

科技驱动,激发创新活力。江西深化产学研协同,联合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等国家级机构,共同攻克技术难题。邀请专家团队赴吉安市实地指导,建立省级中药杜仲重点实验室;推动上饶市成立中药材产业协会,组织企业参加北京、南昌大健康产品博览会;支持九江市设立“博士工作站”及实践基地;助推抚州市、宜春市等地获得全国黄精博览会金奖。江西积极响应国家智能化战略布局,构建起覆盖种植、加工、流通全流程质控体系,实现从种苗到成品的质量数据动态监管,完善中药材品种追溯体系建设,溯源效率提升60%。同时,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依托“定制药园”项目制定了1项国家标准,获批了20余项专利。

品牌塑造,拓展市场空间。江西依托“定制药园”,全力打造多元品牌矩阵。各地立足特色,创新产品体系。萍乡市利用野生露地严寒种植技术和生物发酵萃取工艺,开发出高营养的“冰雪”金线莲功能性饮品;上饶市推出“福圣元”覆盆子系列产品,以及青钱柳酒、即食黄精果等10余款“药食同源”便捷养生食品;吉安市发展艾草产业,推出艾草茶、艾面条等养生保健产品。在销售渠道上,江西强化线上线下融合,通过直播带货、健康博览会等形式,精准对接消费需求。上饶市、鹰潭市等地的覆杞果片、黄精茶等产品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通过“互联网+道地药材”模式,江西打造“线上旗舰店+线下体验店”双轨运营体系,提升了“井冈山”“铜鼓黄精”等区域品牌的全国知名度。目前,9个中药材产品入选江西省“赣鄱正品”认证品牌,多家企业获批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模式。江西以“定制药园”为载体,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九江市支持蔡氏中医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带徒授艺,将“九江贝母”种植古法炮制技艺纳入高校实践课程,相关单位荣获“市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单位”称号。此外,南昌市打造中医药百草园实践教育基地,九江市建设中药材研学长廊,鹰潭市设置中医药文化展示区,通过多种形式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

未来,江西还将持续推动产业链延伸,鼓励建设产地初加工中心,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促进“定制药园”与康养旅游、研学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服务体系,搭建中药材科技信息综合平台,成立专家团队提供专业服务;提升品牌效应,组织企业参加行业展会,扩大赣产道地药材影响力;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技术攻关,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从赣中腹地到鄱湖之滨,江西“定制药园”正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书写着中医药产业振兴的新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让古老的中医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张群  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  周翔 江西省爱国卫生与健康宣传促进中心)



上一篇:观点:推动中医药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
下一篇:名中医杜武勋胸痞方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