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健康长寿密码 中医药抗衰老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好中医 528106 2025-05-15 14:33:19

探寻健康长寿密码 中医药抗衰老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时间:2025-05-1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6、7版  作者:王泽烨


编者按: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加剧,衰老相关疾病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在抗衰老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潜力。

在中医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中,“肾为先天之本”这一理念贯穿于人的生、长、壮、老、已的各个环节。当肾精不足时,身体机能便会逐渐衰退,一系列衰老现象也随之而来,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外貌,更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第四届中医药抗衰老大会上,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中医药科学抗衰老的丰硕成果和前沿见解,为对抗衰老、防治衰老相关疾病建言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中医运动医学中心主任朱立国

河北省络学创新医药研究院教授贾振华

国际健康长寿医学协会副主席伊芙琳·比肖夫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边育红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孟宏

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倪春辉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副理事长熊吉莹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抗衰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侯云龙

延长生命长度 提升生命质量

人类的自然寿命可以延长到多少岁?河北省络学创新医药研究院教授贾振华表示,“尽享天年,度百岁乃去”是人类健康长寿的追求目标。天年,即自然寿命。据《老子》《养生论》《尚书》等多部典籍记载,古人认为,人类的自然寿命应能达到120岁。

据贾振华介绍,现代医学研究也印证了这一观点。美国老年学专家海弗利克于1961年开始研究人体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分裂与增殖规律,发现它们从胚胎开始一生共分裂50到60次,每次分裂周期约为2年,这一现象被称为“海弗利克极限”。这一发现也表明人类的正常寿命上限为120岁。

除了自然寿命的延长之外,如何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健康寿命,也是专家学者们重点关注的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中医运动医学中心主任朱立国表示,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共病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焦点之一。

共病,即多种健康问题或疾病存在于同一个体的状态。有研究显示,老年共病患者死亡风险较单一疾病患者显著升高,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衰老是很多疾病的源头。

朱立国说,“我们作为医生,以前更多关注的是疾病。现在则是以关注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为主,病是其中一部分。如何实现老而不衰、健康老年化,这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寻找有效的抗衰老干预手段,延长健康寿命,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贾振华在学术报告中介绍了已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Phytomedicine》上的全球首个抗衰老中成药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临床循证研究。该研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等8家临床机构开展,纳入530例30岁到80岁的受试者。科研人员采用八子补肾胶囊对受试者进行为期12周的抗衰老干预后发现,八子补肾胶囊可显著改善早衰人群的衰老症状,包括畏寒肢冷、腰膝酸痛、失眠多梦、体倦乏力等,有效改善躯体、心理的衰老状态,提高健康生活质量,同时还增强了老年人群的运动能力和耐力;更为关键的发现是,受试者的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是医学界公认“维系端粒稳定,进而抵御衰老”的金标准),比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提高76.7%。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抗衰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侯云龙分享了国内首个哺乳动物全生命周期记录的1200只小鼠大规模抗衰老动物实验。在实验中,小鼠被分为年轻对照组、自然衰老对照组、八子补肾胶囊组与NMN(β-烟酰胺单核苷酸)组。结果显示,原本最长能活30个月的自然衰老小鼠,持续服用八子补肾胶囊可以延长寿命近11个月,比服用NMN(β-烟酰胺单核苷酸)长9个月,显著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

同时,与自然衰老组相比,八子补肾胶囊组小鼠的健康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无论是小鼠的运动耐力、肌力及运动平衡力,还是记忆力、社交能力,相比自然衰老组都有显著提升。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发现,52周龄的小鼠服用八子补肾胶囊11周后,其DNA甲基化年龄逆转至约37周龄。这相当于一个人实际年龄50岁,却拥有相当于35岁的健康水平。八子补肾胶囊组小鼠皮毛黑亮浓密,精神状态良好,其生存质量与没服用八子补肾胶囊的对照组小鼠毛发脱落、精神萎靡形成显著对比。该研究在国际医学期刊《生物医学与药物治疗》上发表。

“当前,抗衰老路径呈现多样化趋势,而中医药显示出其独特优势。”国际健康长寿医学协会副主席伊芙琳·比肖夫表示,在其参与的研究中发现,八子补肾胶囊可以有效减少长期慢性压力给实验动物带来的脑部、肺部、骨骼肌和肾脏等主要器官的损伤,改善脑组织神经结构、抑制肌肉萎缩和纤维化。研究显示,相较于NMN(β-烟酰胺单核苷酸)的单靶点作用,八子补肾胶囊通过多途径协同机制展现出更全面的保护效应。“慢性压力是导致系统性衰老的关键机制之一,已成为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她强调。

抗骨质疏松的新方案

“在众多衰老干预手段里,中医药有其独特优势。”朱立国表示,中医学“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健康观符合真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医认为治疗疾病的重点不是对抗或消灭,而是夯实本源、调和阴阳,因此,“中医延缓衰老的核心法则是使机体恢复阴阳平衡协调的状态,即脏腑的协调,形神的协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

朱立国指出,中医药抗骨骼衰老核心思想基于脏腑、气血、经络理论,强调“肾主骨”“精血同源”“动静结合”原则,而骨骼衰老发生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肾精亏虚、气血不足等,所以补肾填精就成为干预骨骼衰老的重要路径。

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女性在绝经期以后,骨骼和肌肉会快速流失,容易造成骨质疏松、腰腿无力,所以生活中老年人跌倒造成骨折的病例非常多。

许多中老年人希望通过补钙缓解骨质疏松,而中医认为,肾精充足,才能更好地吸收血液中的钙沉积到骨骼;另一方面,肾精亏虚会导致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功能受损,尿钙排泄增加,所以补钙同时也要补肾精。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边育红表示,肾为先天之本,贯穿在人的生长、壮、老、已(死亡)各个环节里。随着年龄的增长,肾精逐渐被消耗,导致身体机能衰退,表现出体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出现头发变白、骨质疏松等一系列衰老现象。

她在报告开始前特别提示,很多人一提到补肾就认为是壮阳助性,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中医的补肾精更多是强调在整体的基础上调节机能状态,维持五脏六腑的正常功能,让机体达到平衡的状态来延缓疾病的发生。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衰老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边育红指出,中医没有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名,但是按其症状和发病机理,可归属“骨痿”“骨痹”范畴。

“骨络受损”是骨痹的关键环节。骨痹是因多种原因导致肾精亏虚、骨络受损、骨髓失养的一种疾病。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一般用补肾益精的法则治疗。中医药能调控BMSCs影响骨质疏松,研究发现八子补肾胶囊能够改善成骨蛋白和衰老相关蛋白含量,改善BMSCs成骨和成脂分化的不平衡,从而改善SAMP6(快速老化模型)小鼠的骨密度、骨矿含量,以及骨小梁的形态与结构,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同样,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证实,八子补肾胶囊能显著升高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从而改善骨材料构成。与衰老组相比,八子补肾胶囊组小鼠骨骼的极限载荷升高约30%,说明八子补肾胶囊可以改善骨骼强度。研究成果在《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上发表。八子补肾胶囊也被《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病证结合诊疗指南》列为推荐药物。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严重的老年性疾病,对中老年人的健康构成了威胁。中医的补肾填精理论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八子补肾胶囊作为一种有效的中成药,在补肾益精、强筋健骨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选择。在生活中重视骨骼健康,积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让老年人拥有健康、强壮的骨骼,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

让皮肤、毛发更年轻的新思路

皮肤衰老往往表现为皱纹、松弛、色斑等,造成这些问题的核心原因是胶原蛋白流失,这一过程由内源性因素(如胶原蛋白合成不足、加速降解等)和外源性因素(如紫外线诱导的光老化)共同驱动,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影响整体的精神状态,对中老年人群的心理和社交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何延缓衰老,让由内而外的美丽不被时间掩埋?

对于皮肤衰老,边育红指出,其主要与皮肤稳态有关,而表皮干细胞的生物标志物COL17A1蛋白在皮肤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发现,八子补肾胶囊可以通过改善皮肤组织的氧化应激、凋亡、自噬,以及干预表皮干细胞,来协调皮肤稳态,明显干预实验动物的皮肤真皮层厚度、胶原纤维含量,使皮肤衰老、皮毛脱落等问题进一步得到改善。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等8家临床中心开展的临床循证研究过程中,北京工商大学中国轻工业化妆品重点实验室也使用国内最先进的设备检测受试者皮肤毛发状态,发现在服用八子补肾胶囊3个月时,受试者的头发脱落、皱纹深度都有了明显改善,皮肤和毛发也更有光泽,意味着该药可以保护肌肤,从整体提升人们的精气神状态。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系统评估了八子补肾胶囊在改善皮肤和毛发衰老方面的临床功效。”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孟宏指出,研究团队制定了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入选70例30~55岁符合肾精亏虚证诊断的女性志愿者,其皮肤类型为Fitzpatrick-Pathak(菲茨帕特里克·帕塔克)分型Ⅱ-Ⅳ型,且均表现出明显的皮肤老化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出现干纹、细纹、眼袋、黑眼圈、皮肤松弛、下垂、脱发等)在半年以上者。

孟宏介绍,通过激光多普勒仪、VISIA-CR成像系统等先进的皮肤检测仪器和专家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该研究获得了多项客观数据。在微循环改善方面,受试者服用八子补肾胶囊12周后,皮肤血流灌注量显著提升,从基线的46.72PU增至86.58PU,表明该药物能有效促进皮肤微循环。皮肤水分指标也呈现积极变化,经皮水分散失量降低,角质层含水量提高,这些改变直接反映在受试者肤质的改善上。

孟宏强调,八子补肾胶囊组在皱纹改善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通过高分辨率图像分析发现,12周干预后,受试者平均皱纹深度从61μm降至55μm,变化率达-8.2%,且改善程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强。同时,八子补肾胶囊组抬头纹改善率(7.8%)明显优于安慰剂组(5.1%)。

在毛发指标方面,孟宏表示,八子补肾胶囊展现出多方面的改善作用。试验数据显示,受试者脱发数量减少,局部毛发密度增加,头发光泽度提升。头皮检测发现,头皮弹性指标均有改善,头皮水分代谢趋于平衡。这些客观指标的变化与受试者自评的“密、顺、亮、黑”主观感受高度一致。

综合评估显示,八子补肾胶囊组在改善皮肤整体状态方面的有效率高达97.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5.7%。在皮肤滋润度和保湿度等具体指标上,八子补肾胶囊组也保持稳定优势。这些结果从现代科技检测和传统中医评估两个维度,共同验证了八子补肾胶囊在抗皮肤毛发衰老方面的确切功效。

“本研究不仅为中医药抗衰老提供了高质量的临床证据,也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孟宏表示,研究团队计划扩大样本量和延长观察周期,以进一步验证八子补肾胶囊的长期疗效,相关研究成果预计将在多家国际期刊上发表,推动中医药在现代美容抗衰领域的创新应用和发展。

逆转肺部衰老的新机制

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与衰老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通路的异常调控。近年来,中医药在抗衰老和抗肺纤维化治疗中展现出独特潜力,尤其是八子补肾胶囊等复方制剂的研究备受瞩目。

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倪春辉介绍,衰老的特征表现为细胞周期停滞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的激活。研究表明,衰老细胞的积累超过阈值后,会促使与年龄相关多种疾病的发生。

在肺部,衰老细胞(如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多与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例如,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中,衰老标志物p16和p21的表达显著升高,衰老细胞通过分泌炎性因子和细胞外基质(ECM)蛋白,加速纤维化进程。动物实验也证实,清除衰老细胞可以减轻肺纤维化症状。

针对肺纤维化,倪春辉团队通过体内外实验发现,八子补肾胶囊可显著降低肺组织内皮细胞中与衰老相关的标记基因(col1α1和cdkn1α)的mRNA水平(分别约降低68%和23%),抑制肺纤维化相关病变,显著减少肺纤维化过程中常见的肺损伤、胶原沉积等病理变化,降低能导致组织瘢痕形成和肺功能下降的α-SMA的表达约77%,从而减轻肺组织内皮细胞的衰老,干预二氧化硅所诱导的肺纤维化。她介绍,研究团队已在国际期刊发表多项研究成果,证实八子补肾胶囊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潜力。

倪春辉表示,衰老是肺纤维化的重要驱动因素,而靶向衰老细胞的中药干预为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八子补肾胶囊通过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展现出显著的抗衰老和抗纤维化效果,为开发新型抗肺纤维化药物奠定了科学基础。

激活心脏年轻通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抗衰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侯云龙表示,当前,全球正面临老龄化问题带来的巨大挑战。在多样化的抗衰老干预途径中,基于中医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指导研发的创新药物八子补肾胶囊表现亮眼。

侯云龙介绍了八子补肾胶囊在干预心脏衰老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心脏衰老的主要表现为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逐渐减弱,导致泵血效率降低,同时出现心率变慢、心肌肥厚、血管硬化、心律失常等症状。

研究发现,八子补肾胶囊可改善自然衰老小鼠心室重塑,提高心脏射血功能,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减少自然衰老的心脏组织炎性浸润和心肌纤维化。

同时,八子补肾胶囊还能有效降低心脏衰老标志物(p16、p21)水平。据了解,心脏细胞衰老标志物就像“衰老警报”,它们积累越多,说明心肌细胞老化越严重,修复能力下降,容易导致心脏功能减退、纤维化(变硬)和疾病风险上升,需要进行抗衰老干预。

老年人容易出现心肺功能下降,主要与心肌细胞线粒体受损、收缩力减弱以及肺纤维化等因素相关。这些变化导致心输出量减少、气体交换效率下降,从而引发活动耐力减弱、呼吸困难等症状,并增加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风险。

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发现,八子补肾胶囊能通过调节SIRT3/SOD2通路改善小鼠的心脏收缩功能损伤,从而保护心肌细胞中的“能量工厂”线粒体。这一发现促进了八子补肾胶囊在老年肥胖女性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

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带来新希望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显示,我国现有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症患者近1700万,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占70%、近1200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中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超过5%。

2024年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30年,痴呆防控科学知识基本普及,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全面开展,老年期痴呆风险人群得到早期干预,规范化诊疗机制更加完善。

侯云龙表示,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方面,中医药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相关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了APP/PS1转基因小鼠——这种小鼠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像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一样,大脑中出现异常的淀粉样斑块,导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减退,最终出现认知障碍。此外,小鼠的大脑中还会观察到神经元退化和突触损伤的改变,比如突触密度的减少和神经元的丧失。在给予八子补肾胶囊服用6个月后,小鼠大脑海马区、皮质区的尼氏体数量丰富、形态清晰;而衰老模型组(未服用八子补肾胶囊)小鼠的海马区、皮质区神经元尼氏体数量减少,颜色变浅、模糊不清、溶解,两者形成明显对比,证实八子补肾胶囊具有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病变的潜力。

抗衰老精准化、个性化和科学化的趋势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副理事长熊吉莹表示,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当前抗衰老相关研究呈现出精准化、个性化和科学化的趋势。

她认为,基因和细胞治疗研究的突破,在抗衰老领域得到了更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其次是大数据、AI技术在抗衰老新药研发中应用日渐深入,“预计以后大约有30%的新药早期研发项目将会应用到AI技术,从而加速产品研发。”熊吉莹说。

“中医药抗衰老研究的加速,还表现在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方面。”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为揭示中医药抗衰老的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熊吉莹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

第四个特点则是个性化和精准化治疗推进。“由于上述的科技进步,在疾病的治疗以及基因诊断的技术加持下,精准抗衰老服务变成可能。”

第五是数据智能穿戴在抗衰老领域中的应用,比如护理机器人、防跌倒技术穿戴设备的应用。“总之,抗衰老研究领域呈现出精准化、个性化和科学化的趋势。”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百姓预期寿命的延长,使得抗衰老的需求日益突出。”熊吉莹认为,这种需求首先表现在量的增长上,目前我国在抗衰老产品和服务方面需求的增长速度预计超过10%,未来抗衰老的市场产品和消费方面占比也会增长。

“人们对抗衰老的需求层次上也更加多元化和年轻化。”熊吉莹介绍,由于现在的生活方式、竞争压力,以及社会角色和责任等方面的压力,使得不仅老年人有抗衰老的需求,中青年群体从主观上更加看重预防衰老。中青年也更加关注自己父母的健康,所以抗衰老的需求层次是在下移。

抗衰老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是主动健康的意识,所以它几乎覆盖全人群。抗衰老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相呼应。老百姓对抗衰老的质量和要求提升,也推动了抗衰老市场技术服务不断提质增效。

中医药抗衰老研究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八子补肾胶囊的研究成果不仅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范例,更提示抗衰老需要系统性解决方案。其核心价值在于将中医“形神合一”的整体观与现代医学的精准干预相结合,通过调节多系统功能、延缓多器官衰老,实现“老而不衰”的健康目标。

当前,全球抗衰老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美元,但现有药物多聚焦单一靶点。八子补肾胶囊的多靶点作用模式和循证医学证据,为破解衰老难题提供了新路径。

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从技术创新到政策支持,八子补肾胶囊所承载的,不仅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使命,更是人类对健康长寿的永恒追求。当站在生命科学的前沿回望这项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创新成果,其正在改写全球抗衰老研究的版图,为实现健康老龄化提供“中国中医药方案”。(本报记者  王泽烨)



上一篇:“浙派中医”系列丛书全面展示浙派中医精华:一部丛书激活“浙派中医”千年学脉
下一篇:已是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