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健康长寿密码 中医药抗衰老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528105
2025 / 05 / 15
近日发布的《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健康饮食、养老服务、健康管理等领域提出的创新性政策,与中医文化中“天人合一”“上工治未病”等理念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论呼应。这一政策不仅体现了中医文化的当代价值,更展现出中医智慧赋能的现代健康管理新范式。
中医“治未病”理论与预防性健康消费的耦合
《方案》提出“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开展中医养生保健、营养指导、药膳食疗等活动”,与《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的理论体系高度契合。中医的“未病先防”思想,在方案层面转化为对公众健康膳食管理、健康科普培训等工作的落地指引,将原本个体化的中医养生智慧升华为社会化的健康管理路径。这种转化实现了从个体经验到集体实践的范式突破,使“治未病”从中医思维演变为全民健康消费的现代时尚理念。
以东阿阿胶为例,从2008年起连续3年每年拿出1000万元阿胶产品支持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着力引导更多群众使用并认同中医中药。近年来,东阿阿胶通过系统开展市场策略重塑以及品牌唤醒和焕新,围绕产品即食化和品牌年轻化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拓展大健康新赛道,引进新产品,寻求外延发展新机遇,刷新了消费者对东阿阿胶的传统印象,彰显出企业“年轻态”“创新化”的品牌趋势。东阿阿胶的目标市场也逐步向年轻化转变,90后的年轻女性已逐渐成为东阿阿胶最重要的消费群体。以网络销售渠道为例,新近注册的用户中,90后的比例已经高达60%~70%。
中医“整体观”与系统健康消费的范式融合
《方案》要求构建的“商旅文体健等消费业态融合发展格局”,与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相契合。《方案》中列出的十大主要任务体现了多领域协同发展,要求“结合新趋势和新需求,针对重点领域、典型区域、关键群体创新政策举措”,这种系统性的健康消费逻辑与中医整体观形成呼应,将生命养护从单一医疗行为拓展为全周期健康消费体系。
在引导健康产业多元发展方面,《方案》明确指出“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在增强银发市场服务能力方面,《方案》明确指出“支持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养生保健、健身休闲等业态深度融合,促进慢性病管理、生活照护等智慧养老服务产品研发应用”。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例,该院紧邻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山陵园风景区,周边文旅与养老资源相对密集。医院积极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注重提供在老年慢性病管理、生活照护等智慧养老领域的服务供给,并在景区、社区、商圈开展中医药文化夜市、集市等健康文化活动,主动与银发市场新业态深度融合。
中医“三因制宜”理念与供需关系的动态调适
《方案》中充分体现了中医“三因制宜”理念与健康消费供需关系的动态调适。因时制宜方面,《方案》积极应对时代需求的动态调整,通过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增强银发市场服务能力、壮大新型健康服务业态等举措,积极响应老龄化加速的国情。特别是在疫情后全民健康意识觉醒的窗口期,强化健康养生知识普及与健康消费环境优化,体现了政策的时效性。
因地制宜方面,积极构建区域特色服务体系。比如,《方案》中“支持地方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全民健身中心、社会足球场等场地设施,组织实施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推动景区设备设施适老化改造,开通老年旅游专线”“探索建设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并面向老年人提供科普展示、评估配置、租赁销售等服务,就近就便满足老年人对康复辅助器具的需求”。以上举措都是因地制宜促进健康消费的创新性指导。
因人制宜方面,精准分层满足多元群体需求。比如,老年群体方面,“支持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研发适老化产品用品,提升居家养老安全性、便利性”“提升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品质,积极开展‘智慧广电+养老服务’,通过有线电视、广电5G等方式,开发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养老服务消费场景”。在特定疾病群体方面,“指导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等患者提供合理膳食和科学运动指导要点”。
总体来说,此次发布的《方案》将中医健康文化精髓转化为可操作的促进健康消费的具体行动,将有利于重构健康消费的产业生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经济模型。(杨璞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